腾笼换鸟本意 “两鸟论”:腾笼换鸟与枪打出头鸟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一般用来指代把旧的东西旧的内容清理一下,用新的东西新的元素来替代。经过一番痛苦地改变,变成一个崭新的篇章一个新的活法一个新的纪元一个新的局面。
《新约·马太福音》第九章:“没有人把新酒装在旧皮袋里;若是这样,皮袋就裂开,酒漏出来,连皮袋也坏了。唯独把新酒装在新皮袋里,两样就都保全了。”但是在中国文化中,酒瓶装新酒的智慧、所谓打着改革名义搞价改革、伪改革,都不算做什么。

酒瓶装新酒,原本的意义是新原理与旧形式格格不入,应该用新形式表现新原理。自“五四”以来,其意恰已反而用之,比喻用旧的形式表现新的内容,表现在诗词、文学、风俗乃至于社会各个方面,这既符合改革者的意图,也常常容易被大众接受。

事实上,自下而上的改革易于成功,而自上而下的系统设计常常失败告终。因此就有了真改革者、假改革者、成功的改革、失败的改革。有些成功的改革常常是以酒瓶装新酒,在渐变中缓慢而成;有些失败的而改革,初衷很好、方案也很有诱惑力,最终一命呜呼,大多是理想主义、激情主义的突变,导致上下不适应,客观性障碍不断被放大,最后成为难于改变的不好突破的缘由。

而如果改革者借用酒瓶装新酒,改革执行者致力于推进改革,那么部分客观性障碍可以被创造性克服,也就会在不知不觉间实现腾笼换鸟。那些害怕“枪打出头鸟”的“出头鸟”,就会大展手脚,飞出一片天空,利益集团的利益之网就会被打破。而一旦笼中的鸟意识到形成利益链,换进去的鸟也难逃要么死亡要么同流合污的境地。

对于看客和观众而言,多数会抱着“改了没什么好处,不改也没什么坏处”的心态;或者担心凤凰未必涅槃,而担心笼空鸟飞,最终空欢喜一场。所以改革的关键是触动利益,如果内部动力不足,外部倒逼机制究竟会发挥什么作用,也有待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改革既要注重功能性改革,也要注重结构性改革;既要重视功利和当下诸多问题,也要重视强基固本的内功夯实和长远建设。这就需要把改革的任务表和承诺书放在阳光下,让全社会共同参与和督促改革落实,让那些“懒改革”“慢改革”“假改革”的人“不能不改”“不得不改”。
习主席说“惟改革者强,惟创新者胜,惟改革创新者胜”。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一次次吹响了“真刀真枪干改革”的号角。当前的改革,不缺方法、策略和技术,缺改革的勇气。一些地方出现“假性改革病”:一是口号式改革,挂在嘴边不见行动;二是假性改革,举措实质是换汤不换药。
在两鸟论中,反腐败,老虎苍蝇一起打的“一鸟”效应已经彰显,导致部分人不作为的的“懒政庸政”;而腾笼换鸟的凤凰涅槃这只鸟还未起飞,通过结构性改革的实质推进和刮骨疗伤,还需要更大的智慧和勇气。“只听说谁腐败下台了,很少听说谁改革提拔了,更少听说谁不改革下台了”。这也许是腾笼换鸟最需要解决的。
改革的核心是发挥好广大人民的责任感、使命感、成就感、幸福感,是上下联动的热情呐喊和里应外合的全情投入,是燃烧自己奉献自己的精神救赎,是朝思暮想、热血沸腾的不灭的梦想。一切偏离这一追求的“假改革”最后注定都要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