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黄玉稀缺吗 和田玉中的贵族——和田黄玉
和田黄玉,是新疆和田玉的四大主色玉之一,晶莹剔透、柔和如脂,质地细腻、滋润,以色黄正而骄,润如脂者使其身价不匪,它稀有罕见,是玉中的珍品,产量很少,可与羊脂玉相媲美。
黄玉温润、细腻,其声若金磐之余音,绝而复起残声远沉,徐徐方尽。他最具中国文化,像一位世家王子,翩然而处变不惊。他成熟内敛,不事声张,谦虚和顺的外表之下,充满生气却又那么坚定不移。无论在秦歌汉赋还是唐诗宋词中,他都那般光艳照人,从未在光阴更替中失色。

和田玉黄玉是一种非常稀缺的玉石,而且在市场上的上涨空间很大,特别是色泽纯正质地上乘的,比羊脂玉还要珍贵,为很多收藏家所青睐。在黄玉收藏的过程中,藏家需要了解很多关于黄玉的小知识,这样对以后的收藏投资都是很重要的,另外还需要在实践中,多留意多学习,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具体在实践中多观察,才能够增加收藏的分辨力。

和田玉的黄玉的颜色是原生的,是一种特征的端庄的黄色,一种微微带有黄绿色调的嫩黄色。颜色浅了不能称为黄玉,颜色偏绿叫“黄口料”(黄绿色的青玉),偏褐色又显色气不正。颜色纯正的黄玉产量很少,价值不低于羊脂白玉。

黄玉根据色度变化定名为密蜡黄、栗色黄、秋葵黄、黄花黄、鸡蛋黄等。色度浓重的密蜡黄、栗色黄极罕见,其价值可抵羊脂白玉。在清代,由于黄玉与“皇”谐音,又极稀少,一度经济价值超过羊脂白玉。黄玉由淡黄到深黄色,有栗黄、秋葵黄等色。

黄玉十分罕见,在几千年探玉史上,仅偶尔见到,质优者不次于羊脂玉。由淡黄到深黄,以“黄侔蒸梨”色者为最佳。
说到颜色,在这些黄玉如出一辙的黄色色调中,以色度较为浓重的密蜡黄、栗色黄两种颜色的和田黄玉是显得罕见珍贵。并且因为在古时候,和田黄玉的‘黄’与九五至尊皇帝的‘皇’同音,所以其地位愈加水涨船高。
甚至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其在价值上可谓与羊脂白玉幷屈一指。尤其是在清代,因为其产量的愈加稀缺,其地位价值便一度赶超羊脂玉,成为玉中之“皇”。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流。在小编看来,一颗同样埋在地下不为人知的种子,要想有一天破土而出,绽放于这山河边疆,必定是其自身由内而外便散发着让人着迷的独特魅力,如同和田黄玉一般,由籽料到其表身,皆是冲天颜色画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然而在古代时并非这样,人们对于黄玉赞誉更胜过白玉,黄玉因其颜色与名称都近于“皇”,于当时社会最高统治者皇家接近,因为被称为“皇者之玉”,其为数不多的产量也为皇家所垄断。上有所号,下必盛焉,黄玉也从上至下,为各阶层人士所推崇。但是,和田玉黄玉籽料有个致命的缺陷,它的产量实在是太少,难于普及,也限制其影响力,使得白玉后来居上,成为和田玉中最耀眼的玉种。甚至到后来,许多人认为黄玉是白玉的偏色,不值一提。
从拍卖市场上来看,目前黄玉工艺品的最高价是在2004年北京翰海的春拍上,清乾隆·黄玉出戟螭龙瓶,估价380万至680万元,成交价达到了1800万元。其为上等黄玉雕制,底阴刻“乾隆年制”,器身高浮雕青铜纹饰,雕工劲力,极具金属刚健之感,琢磨精细,莹润如肌。
器身装饰的螭龙、夔纹,雕琢细腻,是典型造办处的高手的作品。与此相比,2003年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的,清康熙·黄玉雕饕餮纹出戟双耳方盖瓶在玉制上就有所逊色,成交价也只有12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