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储蓄差异实证分析 我国不同地区居民储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摘要]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不仅在不同年份之间存在差异,在不同地区间亦是如此。文章以2012年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年底余额为因变量,排除利率、投资市场、政策等因素造成的误差影响,选取同一年度各地区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常住人口、老年人口抚养比、少年儿童抚养比4个自变量,运用Eviews6.

0进行计量分析。分析结果发现: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常住人口对地区储蓄存款影响呈正相关,老年人口抚养比和少年人口抚养比对地区储蓄存款影响呈负相关。
[关键词]居民储蓄存款;人均可支配收入;计量分析

1引言
全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是指某一时点城乡居民存入银行及农村信用社的储蓄金额,包括城镇居民储蓄存款和农民个人储蓄存款,不包括居民的手存现金和工矿企业、部队、机关、团体等单位存款。自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储蓄存款余额不断增加,不同年份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同一年份不同地区之间也同样存在着较大差异,影响这些差异的因素有哪些,它们又产生着怎样的影响,影响程度又如何?

2文献综述
对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的相关研究表明,我国储蓄存款主要受人均可支配收入、国内生产总值(GDP)、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利率等因素的影响,张盟(2013)利用1981—2010年的统计数据研究发现收入增量与居民储蓄呈正相关,而物价指数与居民储蓄呈负相关;魏静(2014)在研究后发现,我国居民储蓄的利率弹性相当低,在短期,名义利率对储蓄具有正向影响且存在显著的滞后一期效应,实际利率对储蓄没有显著影响;杜芳芳(2013)利用 granger 检验定量分析得出人口结构中老年人口的增加会减少居民储蓄,少儿人口的减少会增加居民储蓄的结论。

但是以上研究均是采用纵向分析法,基于我国改革开放至今不同年度的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而不同年份的国际环境、国内市场,以及国家政策均有所不同,所选取的变量无法涵盖全面,所产生的结论误差较大。本文采用横向分析法,研究在同一年度,影响不同地区的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的因素有哪些,排除了在不同利率下包括储蓄意愿、投资行为等因素的影响,使结论更具有可靠性。

3实证分析
文章以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12年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年底余额作为因变量,在自变量选取方面基于我国不同年度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不同的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结合我国不同地区可能影响地区居民储蓄存款水平的具体差异,共选取了本地区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常住人口、老年人口抚养比、少年儿童抚养比4个自变量,使用Eviews6.0进行计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