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净收入 京东2017年净利润达50亿元创新高 净收入低于预期
3月2日,京东发布了2017财年第四季度和全年业绩报告。2017财年京东集团在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Non-GAAP)下的持续经营业务净利润达到创历史新高的50亿元人民币(约合8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140%,创京东历史上的盈利新高;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GAAP)下的持续经营业务净利润为1.

17亿元人民币(约合1800万美元)。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京东第一年在Non-GAAP和GAAP双重标准下利润为正,截至2017年第四季度京东实现了连续七个季度盈利。
不过,上述财报显示,京东2017年第四季度调整后每股美国存托凭证(ADS)收益0.31元人民币,低于市场预期的0.38元人民币。另一方面,京东2017年全年净收入达到3623亿元人民币(约合557亿美元),同比增长40.

3%,而雅虎财经提供的数据显示36位分析师预计京东全年总营收为568亿美元(约合3690亿元人民币),全年营收不及分析师预期。受此影响,美国时间3月2日京东盘前一度跌幅超过接近10%,股价一度跌破42美元,当天收盘跌幅5.

22%。对于当日股价下跌,京东方面并未对《中国经营报》记者的采访给出正面回复。值得注意的是,京东的股价在过去的一年一路走高,2017年上涨了62.8%。而今年1月份还涨了19%,并且曾创出50.68美元的历史新高。
除了利润,京东2017年全年净收入达到3623亿元人民币(约合557亿美元),同比增长40.3%;2017年全年服务业务和其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了49.9%,其中2017年第四季度的服务业务和其他收入同比增长了54.7%;2017年全年GMV顺利突破万亿元大关,接近1.3万亿元人民币;截至2017年12月31日,京东年度活跃用户数为2.925亿个,同比增长29.1%。

发布年报数据后,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刘强东和京东集团CFO黄宣德通过电话会议,与众多国际投行分析师进行了沟通。
对于此次京东全年净利润创出新高,各家国际投行分析师认为,京东自营业务保持稳定的增长的同时,面向第三方的广告和物流服务业务收入在过去五个季度当中最高,增长好于预期。因此,华尔街各家投行均给出买入评级。针对于京东集团2017年四季度以及全年的收入情况,“2017年第四季度,我们在新业务上进行大量投资,包括京东物流和第三方平台业务,有些投资可能需要几个季度才能完全见诸成效,在未来经营活动中起到杠杆作用。
”黄宣德对分析师介绍道。据悉,大和资本市场和STIFEL分别维持买入评级,并将目标价定位为55美元。
京东集团在2017年四季度和全年实现盈利的同时,也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市场营销、海外布局、技术和人才储备上的投入力度。
据京东相关负责人表示,一方面,公司在物流领域先后投资建设了全球首个全流程无人仓、无人分拣中心以及全球首个顶配奢侈品仓,并先后投入使用,京东物流运营的大型仓库从2016年底的256个增加到2017年底的486个,总面积从560万平方米增加到1000万平方米。
“京东物流在去年已开始以独立公司的形式运营,目前进展得非常顺利,已经超出我们的预期,我们相信在三到五年之内来自于京东体系之外的收入就将超过50%。”刘强东在与国际投行分析师沟通时表示,目前京东物流来自外部的物流收入并不仅仅来自局限于品牌商,还有大量的企业客户,这些并不属于零售行业的企业也在逐步使用京东物流。
刘强东同时表示,京东集团目前在广告收入上的市场占有率远远低于商品零售额的市场占有率,这也意味着京东集团未来在这一领域会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京东为了扩大在零售行业的市场领先地位,保持对平台的持续投入,我们认为是非常有必要的。”
有投行分析师在随后发布的分析报告当中都注意到,京东过去一年在物流、第三方平台、技术服务以及海外市场等几个新业务上,都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同时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领域的投入成本都显著增长。
“如果剔除这些投入,京东集团在2017年第四季度的毛利率是高于2016年同期的。尽管这些投入在短期内不会对二级市场产生明显的影响,但是从长远来看,对其生态系统的建立是至关重要。”汇丰银行分析师在其研究报告当中认为。
“我们预计京东集团未来会通过共享其规模强大的物流基础设施和社交媒体合作伙伴的关系,而获得长期收益,市场投资者低估了京东未来的市场增长潜力和盈利能力。”瑞银方面认为,第三方平台业务对京东集团的GMV贡献正在日益明显,尤其是公司去年在女性消费者关注的服装和快消品板块上进行了多项内部整合和外部拓展,伴随着服装行业的复苏,这将有助于京东集团在2018年下半年的收入和利润率的增长,并推动公司进入到稳定的季度盈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