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逻辑书籍 股权激励的投资逻辑
股权激励的历程 06年之前,股改中的股东对管理层的股份追送是较早的激励方式,这是一种管理层持股的激励方式。在06年之后,股权激励的方式多种多样,但是存在着的不规范也是很明显。2008年,证监会连发3个备忘录,对于股权激励的细节进行了明确和重申,中国的股权激励由此变得相对规范。

股权激励的业务流程 按照现有的激励标的来划分,股权激励可以划分为限制性股票、股票期权和股票增值权。这三种形式从预案到股东会、授予日、等待期、行权日、限售期等过程也有着一定的差别。
股票增值权由于其特殊性,往往存在着一个特殊的行权窗口期。 识别、业绩行为与股价模式 股权激励是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相结合的形式,其包含着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之间的博弈与融合。

在初始特征上,潜在的激励公司具备一些共性;在业绩行为与股价模式上,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之间的博弈色彩浓厚。 成功样本分析与模式总结 一个成功的股权激励不仅激发了经营层的热情,使得公司实现跨越式发展,同时,在市场角度,股东所获得的市值提升也是巨大的。

我们选取A股过去6年中最成功的股权激励公司,并进行深入探讨,在此基础上我们得到了成功公司的一些共性。 关于现金激励 激励基金激励方式最大的特征就在于激励基金如何形成,而授予、锁定、解禁等程序基本遵循惯常的股权激励方式。

中国建筑作为央企也迈出了现金激励的一步,这对于国资背景公司展开多种形式的股权激励有着不小的推动。 股权激励下的投资机会 在股权激励的逻辑框架下,我们选择了两大类公司作为潜在的投资机制发掘组:潜在激励类公司和已经披露方案后,增长更加明确的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