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笼换鸟典故 让百年老宅腾笼换鸟
近日,租住在王顺成百年老宅的承租户们齐聚一堂,在公证人员的监督下进行了抽签分房,圆了“新房梦”。接下来,我区还将对位于环城南路的百年四合院许家老宅内20余户直管公房承租户进行房源置换。如此“腾笼换鸟”,既为住户解了困,又让老宅减了负,可谓各得其所。

从某种意义上说,定海古城是由“老房子”支撑起来的。假如没有风韵犹存的中大街、没有散布各处的百年老宅,定海也就失去了古城的底蕴。而年代越久,百年老宅难免越来越陈旧,一些精美的门窗浮雕等细节甚至随时有遭到毁损的可能,有计划地腾空住户,进行修旧如旧的抢救性保护,已刻不容缓。

百年老宅虽然具有一定的文物价值,但身居其中的住户们却往往不领情。谁愿意住在设施陈旧、配套不全,甚至连抽水马桶都没有的破旧老宅中呢?更何况,砖木结构的老宅火险隐患突出,用电用火都得提心吊胆。事实上,百年老宅的留守人群多为无力购置新房的弱势群众。

王顺成百年老宅属于直管公房,承租户们得知可以住上更大更好的房子,个个喜出望外,而公证人员监督下的抽签选房方式又给他们吃了公平正义的定心丸。这样的民生实事,真应该抓紧落实。
众所周知,任何事物都是用进废退的,房子也不例外。但“用”也得讲究科学、讲究适度。由于历史的原因,一些百年老宅属于直管公房,分配给众多承租户共用,如此“折腾”显然是不可承受之重。毕竟,百年老屋是为过去的人设计建造的,已不适合现代人的日常起居,也经不起伤筋动骨的“全新打造”。

腾空住户、修缮维护百年老宅仍然要“用”,但必须是活化利用。比如,可以根据老宅的文物价值和建筑风格,或供市民游客参观,或用以艺术品展览等。
除了直管公房,还有一些百年老宅属于私房,如何落实保护同样值得探究。对具有文物价值的老宅,房主在拥有产权的同时,也应该负有“谁拥有谁保护”“谁使用谁保护”的责任和义务。对此,是否可以通过地方性立法来加以规范?

百年老宅的价值,一定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越来越高,越早想到保护也就越主动。建国历史不长的新加坡,连房龄半百的旧房子都开始保护了,他们超前培育百年老宅的远见令人钦佩。定海拥有诸多百年老宅,这实在是一种幸运,理当倍加珍惜用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