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储备的作用 在金本位制下,黄金储备的作用
金本位制下的世界货币 19世纪,金、银都曾是世界货币。以后,随着金本位制的普遍建立,黄金遂取得了主导地位。 黄金充当国际货币 在金本位制下,黄金既在国民经济中发挥国内货币的作用,也在国际关系中发挥世界货币的作用。

国际收支的差额用黄金来抵补,构成国际储备货币的也只有黄金。黄金可以自由输出输入,而且一个国家的货币可以按固定比价自由与黄金兑换。 货币的国际流通与国内流通不同。国内流通处于一个国家的主权范围之内,货币流通的组织形式由该国法律规定 ,价格标准、铸币形态、辅币和价值符号等都由国家根据本国的经济情况和传统习惯予以规定。

在国际流通中,货币以其原始形态、即黄金条块的形态出现。在国内流通中铸币是按其名义价值流通的。
已磨损的铸币(在规定的限度内)可与价值十足的铸币同样使用。在世界市场上其名义价值完全失去意义,而须以黄金条块的形态按其实际重量和成色来计算、使用。至于不能兑现的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在世界市场上无效。

黄金的兑换与汇率 由于黄金充当了世界货币,就产生了货币的兑换与汇率以及黄金的国际流通问题。货币兑换成了国际贸易中的必要因素。为了在对外贸易中进行支付,就要将本币与外币相兑换,或用各种货币同充当世界货币的黄金相交换。

由于货币作为世界货币时失去其地方性,都归结为一定的黄金量,因而一国的货币可以用另一国的货币来表现。各国货币以它们相互的黄金含量之比为基础,形成一定的兑换比例,即货币汇率。
一国货币对黄金以及其他国家货币兑换比率的稳定,是国际贸易正常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为此要求各国货币对世界货币维持一个稳定的比价,而且可以自由兑换,即本币能够随时兑换一定量的黄金。 黄金的国际流通 世界货币在国与国之间进行支付,引起了黄金的国际流通。

它随着各国国际收支与汇价的变动而不断地从一个国家转到另一个国家。这种流动是自发的,取决于国际政治、经济领域的状况和各个国家对外政治、经济联系的状况。前者是后者的反映,又受后者影响。
但黄金作为世界货币在国际上的流通同它作为商品在国家之间的移动性质不同。例如,产金国把它所生产的黄金出售到国外时 ,黄金是作为商品输出,而不是作为世界货币发挥作用的。 为了实现黄金的国际流通,每个国家必须保有一定的黄金储备。
一个国家的黄金储备既是它的世界货币的准备金 ,又是国内流通和银行券兑现的准备金。黄金储备的上述两种机能之间互相矛盾,当它用于国内流通时,就会影响它作为世界货币准备金的机能;当它用于国际流通时,又会影响其国内准备金的机能。
当资本主义国家停止黄金在国内流通之后,黄金储备就只执行世界货币准备金的机能。 黄金调节汇价和经济的机制 在金本位制下,黄金作为世界货币而输出输入,对汇价起着自发调节的作用。
这种机制使汇价的波动被限制在一定幅度之内。由于本币可以按固定比价自由兑换黄金,并可将黄金自由输出输入,当汇价上涨到一定程度,以致购买外汇所付费用超过输出黄金的费用(等于金价加运费),人们就会直接输出黄金对外支付,而不再购买外汇;反之,汇价下跌也不会过低。
因此,汇价虽有波动,但能保持相对稳定。 黄金的输出输入,也会对国内经济和对外经济联系产生影响。黄金储备是整个货币信用制度的支柱,当黄金输出使国内的黄金储备减少到一定限度时,为阻止黄金的继续流失,货币当局就要提高利率,收缩信贷,从而使经济增长减缓甚至下降,使商品输入和对外支付减少;反之,黄金的流入和黄金储备增加,就会促使利率下降,信贷扩大。
金本位制崩溃后的变化 帝国主义时代金本位制趋于崩溃,黄金从国内流通中退出,在国内流通的完全是不兑现的信用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