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历皇帝为什么去缅甸 永历皇帝为什么去了缅甸?
上周末,清华大学的李伯重教授来到三联韬奋书店,分两次主讲“书店里的大学公开课”,其新著《火枪与账簿》也同时举办了新书发布活动。
李伯重教授多年来致力于中国经济史研究,重点是明清江南经济史,在史学界享有盛名。近年他的研究领域从经济史扩展到了政治史、社会史和军事史,研究地域从江南扩展到了全国乃至东亚世界,研究时期则从明清缩小到了晚明。

《火枪与账簿》就体现了他治学兴趣的转变,以全球史的视角,聚焦15世纪末至17世纪即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是一部面向社会大众的较为通俗的作品。李伯重教授将晚明中国遭遇的危机纳入全球性的“17世纪总危机”的一部分进行考量,当时无论欧洲各国还是东亚世界,都面临着各种冲突的集中爆发,最终明朝没能度过危机,沦为失败者。

“全球史”是当前国际学界的一个热点,与我们以前常说的“世界史”或“中外关系史”不同。据李伯重教授解释说,所谓全球史,一是否定了“国家本位”,以“社会空间”而不是“国家”作为审视历史的基本单元;二是关注大范围、长时段的整体运动;三则是重估人类活动与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
1月14日,李伯重教授主讲了“全球史视野中的 永历西狩 ”,这是书中不曾涉及的一个历史上的“小事件”。
“永历西狩”是指清军入关后,永历皇帝在中国西南建立了小朝廷,不断流亡。李伯重教授通过分析当时安南、暹罗、缅甸等中国周边国家的形势,清晰地阐明了永历王朝为何选择了西迁,最终从云南进入缅甸作为栖身之所,而没有前往东南依存于海上力量非常强大且忠心耿耿的郑成功,同时说明了在全球史的视野下云南的重要地位。
“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不能孤立研究中国历史。在西方之外,还有更多的国家特别是中国的近邻,对中国的影响也很大,所以要把中国史放到世界的视野中来研究。”李伯重教授以此做出了总结。